〈 四十 〉

〈 四十 〉


文|江偉華 ( 獨立紀錄片導演 ) ,2018年10月

狹長的廚房裡。

安靜厚重的木砧板平躺著,一旁瓦斯爐上的鑄鐵爐架持續吸收鎢絲燈泡的黃光。冰箱的壓縮機只發出微弱的聲響,但聽起來就像來自某個風浪不大的寒冷岩岸,沒有間斷地低鳴。木架上的各式香料、調味,造型相近的瓶罐裡,內容物以不同的密度,或說被研磨分解再製存放的面貌一起陳列,沾染些許油煙,圖書式地各自講述著歷史。也可能什麼都沒有講,不被使用地使用著。

看似下刀乾脆地去掉洋蔥頭,其實在那之前也快速斟酌了3到5毫米,平整的切面滲出光澤,立在牆邊的不銹鋼餐具對那微爍做了一點回應。餐具上方懸掛著兩面平底鍋,尺寸有些許差距,鍋底都以同心圓的方式嵌入了茶褐色的污漬。那污漬看起來很容易以略帶快感的形式刷除,但其實它們沒有被除去的任何機會,它們早已成為平底鍋的一部分,共同存活下去。處理雞胸肉之前想再往馬克杯裡注入一些咖啡,結果拿起摩卡壺的重量顯示裡面已經沒有任何黑色液體。那金屬的八個鈍角像是某種暗示,不用再傾斜了,平穩地放回原處吧。

因為空間太壓縮,即使逐漸有光線從方窗斜射進來,也無法在地板拉出一個完整的暖色塊,那本該率直的光的輪廓,被空氣中的隨機訊息遮掩,轉換成深紅土色的3D渲染效果,最後被地磚承接的仍然是曖昧的墨的斑駁。一直都有文火在那不明材質的沉甸甸的鍋子底下,鍋蓋的一邊溫和節制地冒出熱氣,數百年溫泉般沒有人知道已經過了多久,寧可繼續看著那景象也不願知道鍋裡煨的是什麼。

回過身想從冰箱取出肉塊時,男人終於注意到牆角有些微的變化。

準確地說是看不見兩面牆所構成的那個直角的立線。因為那角落在方窗帶入的光線之後,視覺上失去空間感,對比之下以一種接近混沌的黑的狀態存在。稍微偏移視角的話,偶而還會覺得那黑將要凝結成一個平面,但隨即又被前方的光線干擾視野。原本應該有張木製的高腳圓凳立在那角落。

會來到這裡並不感到意外,就像也可能從狹長的廚房走到一直以來的臥室一樣自然。在試著踏入那混沌的黑的狀態之後,面前是一片灰色調的原野。其實只是多雲的陰天吧,能見度不高,從背後往前吹去的風有點大。遠方的色階更暗沉,好似有個模糊的天際線剛剛往上升了一點。試著往前走幾步,腳步比平常重,或說舉起步來沒有過去俐落。一種稍微勾到了什麼細線,童年時自己做的陷阱之類的東西的感覺。結果每一步都如此,這點可以說比較意外。森林緩慢但確實地逼近過來。說是緩慢,大概是因為缺乏時間感,又要顧著腳下,又要看著前方的時候,高大密集的林木群已經來到數十公尺遠的地方。森林不是以一種駭人的姿態前來,但明明自己也沒有走得那麼快。地面不算平整,而且應該是些微的上坡,草大概長到小腿的高度,意識到草的觸感,然後才意識到赤著腳在行走,腳底軟軟涼涼的。想不起來在廚房時是否也赤著腳。進入森林以後,喘息開始變重變長了,再往深處走了一段,才發現森林裡沒有任何聲響,因此每一口呼吸聲都被放大了,胸腔收縮擴張的細微變化都能以聽覺的方式接收到,這樣的訊息終於轉換成疲累感。林間不只沒有聲音,沒有風,光線也很稀散,大概是原始的針葉林,卻完全感覺不到其他動物的存在,只有不斷堆疊的深黝色塊,將樹的形狀往上無盡地延伸,而那些高聳到底是不是樹也愈來愈沒有把握。

必須匍匐下來。腳底的觸感還在,表示地面還在,讓身體和這個地方有更多的連接,才能再確認一次自我的樣貌。背脊有些痠痛。側臉感受那不平整的柔軟,還有一些細緻的紋理。用手掌撫觸那纖細的質地,然後將指腹放到臉頰上。有短硬的鬍渣,沒有到需要刮除的長度,但也沒有任何妥協地存在臉上。身體的量感,或是地心引力,在這個時候才逐漸明確了起來。胸口緊了幾秒鐘,就像在看某些書或電影時的感覺一樣,不過心情是鬆懈而厚實的。呼吸和緩了下來,然後發現氣味了。冷冽但清晰的,老舊的紙張、握了很久的打火機、皮革沙發,與一點檸檬胡椒粉。趴在這裡,眼前的雜草也一起轉換成有現實感的味道,全部混在一起,然後很順暢地透過肺部全部收進身體裡。

邃遠的森林有了動靜。林木般的巨大黑色開始聚合。他們往彼此移動、透過寂靜相互融接起來,將空隙填補,一層一層,一塊一塊,緩慢地縮短縱向深度。

可以站起來了。轉動脖子嘗試回望一下,頸部發出細微而頑固的嘎吱嘎吱聲。已經沒有前方後方的差異,所以回望成了一個多餘的動作。

切好的洋蔥還在砧板上,但這個森林也很好,沒有問題。

PAST